10月渐入下旬,让我们来看看国内生猪和粮食市场的走势吧。猪价走势让人揪心,短暂的偏强后,随着市场回归购销基本面,价格开始下跌。而在粮食市场,粮价也在经历着大变脸,玉米和小麦价格联袂下跌。其中,东北玉米市场的卖压风险陡增,价格跌势不止,而华北市场跌势减弱,市场筑底态势逐步显现。小麦市场也因为需求跟进不佳,玉米落价过大,导致部分持粮主体落袋而安的情绪加剧,小麦价格震荡走低!
那么,市场发生了啥?今天是10月21日,调价后生猪、玉米以及小麦价格更新,重点分析如下!
一、玉米卖压风险不减,东北玉米跌势不止!
目前,华北及*淮地区的市场形势趋于稳定。随着玉米售粮高峰的基本结束,市场粮源供应的压力得到缓解,部分企业开始建立库存。因此,玉米价格下跌的支撑不足,主流深加工企业报价保持稳定,零星企业则有小幅调价补库的操作!
在东北的地界里,气温还未大幅下降,潮粮储存就像握在手中的雪,稍纵即逝,难以持久。农户们纷纷抛售手中的粮食,基层潮粮供应水平犹如春天的河水,源源不断。然而,渠道商们却缺乏建库的热情,贸易商和烘干塔们也只随收随走。受饲料企业补库原粮信心不足的影响,深加工企业下游走货变得不畅,犹如堵车一般,玉米卖压风险像积雪一样高涨,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得疲软,玉米价格重心明显下移。在这个丰收的季节,玉米的价格却像秋天的叶子一样,从枝头缓缓落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市场供需关系的无声变动,是玉米市场的一大挑战。在这个背景下,玉米价格的未来走势变得难以预测,就像一个谜团,等待解开。
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东北地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环境中调整着价格的旋律。瞧,那些领*企业如龙江阜丰、黑龙江大庆伊品、吉林燃料乙醇和绥化象屿,它们的落价幅度如同骤雨中的雨滴,颗颗饱满,幅度达30~40元/吨。东北主流玉米报价在0.86~1.31元/斤,宛如秋叶在风中摇曳,深加工潮粮报价逐步跌破0.9元/斤,显现出一种低开低走的态势,这让人不由地感叹市场的无情。而在华北和*淮市场,新粮上市的高峰已经过去,农户们低价售粮的情绪逐渐减弱。随着天气的转凉,玉米水分下降,储存的难度降低。渠道、饲料企业以及深加工企业都在寻找建库的机会。本地的玉米价格得到了支撑,市场以横盘为主。尽管有些企业的潮粮上市依然较多,但价格却仍有窄幅回落的走势。总的来说,无论是东北还是华北、*淮地区,玉米市场都在这波复杂而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各自的态势。但无论如何,价格的趋势都在悄然改变,等待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的到来。其中,在山东市场,深加工玉米到货水平在车,企业上量不断缩量,山东地区深加工报价以偏稳为主,其中,德州福洋以及滨州容海窄幅下调6~10元/吨,临沂鲁洲以及肥城福宽涨价10~20元/吨,山东主流玉米价格1.31~1.元/斤!
二、小麦价格大范围下跌!
随着10月的流逝,我们即将步入年底。在北方的大地上,特别是华北和*淮等地,金*的秋粮玉米已收割完毕,农户们正忙碌地播种冬小麦。然而,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北方居民们对于制作面食的热情似乎并不高涨。近期,国内的面粉消费需求再次呈现疲软态势。一方面,双节前夕,下游市场正紧锣密鼓地备货,居民们购买面粉的量增加,市场进入了库存消耗阶段。另一方面,受限于餐饮和堂食消费的一般需求,以及旅游业的降温,面粉的消费水平有所减弱。在此背景下,北方又正值农忙时节,居民们制作面食的需求情绪并不高涨。制粉企业的库存走货速度慢,开工率也偏低运行。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目前的消费需求尚未能唤醒北方居民对面食的热情。总的来说,虽然秋收在即,但面粉市场似乎并未因此而活跃起来。在双节的热闹背后,是消费需求的疲软和行业的冷清。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居民能重新拾起对面食的热情,让面粉市场重拾生机。
在小麦供应的舞台上,近期有效供应的小麦数量略显短缺。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最低收购价小麦有望在11月份重新启动拍卖,为小麦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尽管当前市场小麦库存整体较为宽松,但鉴于玉米价格的大幅回落,小麦作为饲料的基础需求也随之减少。此外,麸皮价格走低,制粉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限制,部分贸易商开始担忧小麦的前景,从而选择在高位获利了结。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小麦流通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这个金秋的季节,小麦市场的动态犹如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尽管供应略显短缺,但随着最低收购价小麦的重启拍卖,市场前景充满了希望。正如一个勤劳的农夫在辛勤耕耘后,期待着丰收的到来,我们也期待着小麦市场的繁荣发展。
因此,受面粉消费低迷,制粉企业开工率回落,叠加,部分持粮主体认价走货,小麦流通增加,制粉企业门前到货粮源增多,压价情绪转浓,在山东、河北以及河南等地,主流制粉企业,小麦落价幅度普遍在10~20元/吨,山东主流玉米报价在1.~1.元/斤,河北报价在1.51~1.元/斤,河南市场报价在1.44~1.58元/斤,安徽、江苏等地报价在1.51~1.58元/斤;
三、猪价“恶化”,价格滑坡下跌!
在生猪市场这个热闹的舞台,猪价的涨跌犹如过山车,引人注目。近日,据机构数据分析,短暂的猪价连涨后,随着二育表现降温,猪价重返下行的走势。这犹如一场戏剧,刚刚还处在高点的猪价,如今又悄然回到了供强需弱的基本面,国内猪价在这场演出中震荡下行。从机构汇总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10月21日,猪价下跌了0.08元,外三元生猪出栏报价跌至15.46元/公斤。这个价格如同秋天的叶子,在风中摇曳,跌势反扑。然而,在这场价格的跌宕起伏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小小的亮点:本周国内生猪育肥盈利水平略有回升。那些购买了仔猪进行育肥的养殖户们,他们的亏损减少了,减少至元/头。而对于那些采用自繁自养模式的养殖户们,他们的生猪育肥亏损也减少至52元/头左右。这就像一场希望的曙光,在生猪市场的低谷中照亮了前方的道路,让人看到了生猪市场的未来可能。
从分区市场来看,10月21日,全国南北大部地区,猪价下跌0.05~0.35元/公斤,区域猪价缺乏明显的价差,北方地区,除了新疆地区外,普遍跌至15.2~15.6元/公斤,而在南方市场,除了云南以及海南报价不及15元/公斤,主流省区猪价徘徊在15.2~16.25元/公斤!
此次猪价走势“恶化”,源于二次育肥“爽约”。由于二育补栏中低标猪情绪转差,生猪流通逐步通畅,养殖端逢高出栏情绪偏浓,集团化猪企受出栏压力有明显放量出栏的表现,市场标猪供应增加,屠宰场顺利收猪的难度减弱。屠企采购猪源的难度锐减,导致下游市场白条走货不畅,屠宰场获取订单的难度较大。在阶段性利空情绪引导市场下,猪价走势偏弱调整,未来1~3日,市场情绪偏差,供强需弱的格局难破,猪价或将延续低位下行的态势,猪价仍处于阶段性“磨底”的阶段。
粮价“塌方”!10月21日猪价“恶化”,玉米、小麦联袂“飘绿”!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