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小麦返青期苗情研判及田管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06/9281760.html

去年秋播江苏省小麦播种期整体推迟一周左右,适期播种比例为47.6%,比上年减少8.8个百分点,是近10年来较差的年份(仅高于年39.1%,与年47.3%相当)。但在秋播关键阶段10月下旬及11月中旬以晴好天气为主,播种质量相对较好;冬前积温高、光照足、大部分地区墒情适宜;特别是越冬以来,平均气温偏高,雨水充沛,淮北局部旱情缓解,气象灾害总体较轻,全省小麦苗情持续向好的方向转变。

当前已过“立春”,“雨水”节气将至,我省小麦从南到北已逐步进入返青期,淮南部分早播小麦即将提前进入拔节期。早春是促进弱苗转壮、控制旺苗过快生长的有效时机,各地要加强因田因苗分类技术指导,切实抓好各项春季田管措施落实,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一、在田小麦返青期苗情综合研判

(一)

全省农业技术推广条线研判

1、苗情指标相对较好。据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返青初期(2月10日)小麦苗情调度汇总,平均叶龄已达5.61叶,比越冬期(12月20日)增加了1.7叶,比上年返青期(2月20日)少1叶;平均亩总茎蘖数62.2万,比越冬期增加了16.9万,比上年返青期(2月20日)少8.9万。预计到2月20日全省小麦上述苗情指标能基本接近历史最好的上年同期水平。

2、一、二类苗比例较高。据2月10日全省小麦苗情调度汇总,旺长苗、一类苗、二类苗、三类(弱)苗比例分别占4.52%、37.68%、40.50%和17.3%,一、二类苗合计占78.18%,较苗期和冬前分别提高16.96个百分点、4.40个百分点,与上年2月20日相比仍低3.3个百分点。随着春季苗情转化,一、二类苗占比有望达到历史最好的上年同期水平。

小麦苗情素质分类对照表↓(占比,%)

注:返青期数据,今年为2月10日、上年为2月20日上报汇总。

(二)

江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研判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省在田小麦生产和长势情况,江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要求42个示范展示基地,统一于11月10日/25日、12月20日、1月20日、2月10日/20日、3月10日/20日、4月10日、5月10日,定时定点[确定5种类型田块:①适期早播(比适期略早),②适期播种,③适期略迟(比适期迟10天以内),④迟播(比比适期迟10~20天),⑤过迟播(比适期迟20天以上)]查报《示范展示基地苗情调查表》。本期苗情以江苏省返青初期时间窗口2月10日的查报数据汇总,推测全省小麦返青期苗情。

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基地分布图

1、不同播期小麦生育情况

从小麦不同播期的目前苗情看,播期越早,生长发育越快。全省适期早播的小麦平均主茎叶龄达到7.68叶,适期播种达6.44叶,适期略迟达5.25叶,迟播达4.35叶,过迟播仅3.31叶,播期越迟,生育进程越慢。每个相邻播期范围之间大概相差1个叶龄,但不同播期间的亩总茎蘖数相差较大,适期早播比过迟播多39.45万,相差近1倍。从地域上看,淮北半冬性小麦因播期早、总叶片数多而叶龄较大大,苏南因气候偏暖、小麦生长发育较快,导致小麦叶龄略低于苏北,而高于苏中。

不同播期小麦生育进程表↓

2、全省小麦冬季生长与气象分析

据2月10日(返青初期)我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42个示范基地最新苗情资料汇总分析,全省小麦平均叶龄为5.6叶,亩总茎蘖数为74.1万,单株次生根数为6.5条,分别比越冬始期(12月20日)增加了2.1叶、33.1万、4.3条;与上年同期相比,叶龄相当,亩总茎蘖数和单株次生根分别增加9.1万、0.6条。从区域看,苏北、苏中、苏南主茎叶龄分别为6.0叶、5.3叶、5.2叶,与上年相比差异不大;亩总茎蘖数分别为86.5万、65.2万、49.3万,与上年相比,苏北多11.2万,苏中多9.8万,苏南少7.5万;单株次生根数分别为6.8条、6.2条、6.1条,与上年相比,苏北多0.1条,苏中多0.8条,苏南多1.5条。

这主要得益于有利的天气条件,自12月21日至2月10日的52天里,全省平均积温.64℃,比异常暖冬温高的上年同期少46.30℃(苏北至苏南分别少54.48℃、46.55℃、38.53℃),全省平均降雨量69.75毫米,比上年同期多33.49毫米,光照时数.82小时,比上年同期少67.59小时,但未出现上年度强寒潮低温冻害。气温偏高、雨水充沛,使得在田小麦生长转化速度快。

全省小麦关键时期苗情及阶段气象数据表↓

2月7日雪中的麦苗生机勃勃↑

(左中右分别为大中、武进、兴化基地麦田)

3、全省目前苗情分类与定位

综合计算并推测全省一、二类苗合计占83.42%,较苗期和冬前分别提高22.64个百分点、6.88个百分点,较历史最好的上年同期提高了1.77个百分点,旺长苗和三类苗占比较小,分别为2.39%和14.18%。淮北一、二类苗合计占87.25%,较苗期和冬前分别提高15.91个百分点、5.1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9.85个百分点。苏中一、二类苗合计占82.36%,较苗期和冬前分别提高30.83个百分点、6.46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8.29个百分点。苏南一、二类苗合计占68.69%,较苗期和冬前分别提高21.18个百分点、17.7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了15.57个百分点。

小麦苗情素质分类对照表↓(占比,%)

盱眙早播(10月10日)小麦田块2月10日已起身即将拔节↑

二、当前在田小麦的主要问题与隐患

分析本年度目前小麦生产仍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一是存在较大程度的不平衡性。全省旺长苗、三类苗还占有一定比例(省农技推广总站21.82%,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16.58%),早播旺长苗有提早拔节的可能和加重倒春寒冻害的隐患(全省已有15.18万亩小麦提前一个月拔节,占0.4%),而迟播弱小苗、群体偏少的三类苗可能会导致穗数不足、穗型偏小。

东台早播(10月18日)麦田2月9日已开始拔节,剥査幼穗可见↑

二是脱力早衰有隐患。随着春季气温逐步回升,麦苗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将进入高强度的第2个肥水吸收高峰,对养分需求大幅增加,一旦肥水供应不足,就会造成脱力落*及后期早衰,可导致结实率降低、灌浆不足。

三是春季草害有隐患。因秋播后持续干旱,导致当前麦田杂草出苗数量低于上年。随着雨水增多、气温回升,春季杂草发生会较快,与麦苗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从而影响麦苗生长。

目前部分麦田草情较重,沟系有积水(无锡基地提供)↑

四是春季气候条件利弊还难以预料。目前淮南地区雨水已经偏多,淮北地区局部土壤墒情仍显不足。“尺麦怕寸水”,小麦拔节后对水分比较敏感,我省春季多有连阴雨天气,渍害、湿害易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病虫害等易加重;早春气温多变,“倒春寒”冻死主茎和大分蘖幼穗时有发生,对产量影响大,需要恢复补救。

▲倒春寒后小麦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冻伤

当前,距离夏粮小麦成熟收获还有天左右,期间要经历“倒春寒”、湿渍害、病虫害、干热风、高温逼熟、“烂麦场”等多重“关卡”的考验。因此,加强春季田管十分重要,应高度重视。尤其是早春田管特别高效,是麦苗促弱、控旺、转壮的有利时机,只有一着不让抓好各项春季田管关键措施落实,才能将目前好的苗情长势转化为最终好的收成,实现夏熟粮油丰收,为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奠定基础。

三、春季麦田高效管理技术意见

“雨水”节气将至,农时不等人,春管正当时。针对当前我省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管理要以“稳穗、争粒、增重”为主攻目标,因地因苗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突出“一促”(即促弱转壮)、“两控”(即控旺防倒、控病虫草害)、“三防”(即防冻害、防渍害、防早衰)关键措施,小麦拔节前,重点抓好“清沟理墒、适时化除、控旺促弱”等田管措施;拔节后,重点抓好“防治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防治,施好拔节孕穗肥,防御倒春寒”等措施;抽穗扬花及灌浆期,抓好“赤霉病防控、一喷三防”等措施落实;后期做好适期抢收抢晒抢运,防止穗上发芽或“烂麦场”,确保颗粒归仓。

当前春季高效田管,要按照时序,具体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1、清沟理墒,降渍防旱。我省属于南北过渡地带,既可能遇连阴雨又可能遭遇干旱,影响根系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因此一方面要及时做好清沟理墒、疏通沟系,保证田内外沟系排水通畅,做到雨止田干;另一方面,淮北局部地区显露旱象时要结合施肥及时灌春水,缓解旱情。

▲拔节前清沟理墒

2、促弱控旺,壮苗稳长。一般情况下,一、二类苗不宜施用返青肥。对迟播弱小、群体偏少、预期穗数可能不足,或者前期施肥不足、有脱力落*现象的麦田,宜立即追施接力(返青)肥,可亩追施10~15公斤三元高效复合肥(N、P2O5、K2O各15%)或配方肥。对秸秆还田量大、苗情过弱的宜每亩再加施5公斤尿素,尽早促弱转壮,争穗争粒。对于叶龄偏大、群体偏多、有提早拔节趋势的田块,不宜施用返青肥,且要在拔节前进行适度镇压或适当化控,控旺促壮防倒。

▲旺苗化控、镇压

3、适时化除,防止出现冻药害。对前期化除效果差,目前草害达标田块,要根据草相特点在拔节之前及时选准药剂、用好药量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早春茎叶处理,宜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中旬,小麦拔节前(拔节后化除不安全,易导致药害)进行。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唑啉草酯·炔草酸、精恶唑禾草灵等药剂进行防除;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等药剂进行防除。禁止选用长残留除草剂,以免造成后茬作物药害。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gx/414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