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期的关键技术二

小麦播种期的关键技术(二)

6、适时播种

中国地域辽阔,小麦品种多样,各个地方的种植时间会有差别,大体上可以在寒露左右种植。播种早,容易造成旺长,养分消耗多,遇到寒冬容易冻死,春季容易出现弱苗;播种晚,温度低,出苗率低,分蘖少,根系发育不良,且抗性较差。所以说,适时播种是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小麦壮苗指标:在5叶1心至6叶1心之间。超过壮苗指标范围极易形成旺苗。

如何培育壮苗?

1)群体过大、长势过旺的麦田,可在冬前选择晴天午后进行镇压、深中耕或化控,抑制麦苗过快生长,提高小麦的抗寒和抗倒能力。

2)播期晚、长势弱的麦田,可通过镇压,促进麦苗由弱转壮,扩大群体。

3)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等发生严重的地块,及早进行喷药防治。

7、控制播量

精播高产田,成穗率高的品种每亩8万~10万,成穗率低的品种每亩10万~12万。

半精播中产田,每亩14万~18万。

晚茬麦田:每亩25万~30万。稻茬麦每亩20万~25万。

每晚1天或2-3天,增加1斤种子。不提倡在适期内播量过大。

合适的播种量是为了提高小麦优势蘖的数量,优势蘖包括主茎和一级分蘖的1、2、3蘖,充分利用优势蘖成穗是获得小麦高产的有效途径。

8、等行播种

冬前小麦的长势要求“苗齐、苗匀、苗足、苗壮”,要小麦要等行全密种植。小麦种植一般推广采用行距15-16厘米左右为宜(部分地区会密植,行距在10公分左右)。等行全密种植可以增加地面覆盖、减少地面蒸发,有效提高亩穗数、改善群个体结构、具有省水增产的功效。为方面机械和人工操作,每播幅之间留20公分宽行。

9、控制播深

播种较浅,表层土壤水分较少,土壤失墒落干,会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根系弱,苗子弱小发*。播种过深,土壤湿度大,土壤黏重,土中溶氧量较少,根系发育不良,导致生长受阻,造成苗子弱小。且容易造成扪种,造成出苗不齐或不出苗现象。

墒情好、保水好地块,播种2-4cm。墒情差、保水差地块,播种4-5cm。对于一些早播的小麦,由于播期较早,温度较高,可以适当深播,助于根系的发育。而对于一些晚播的小麦,播期较晚,温度较低,为尽早出苗,建议适量浅播。

10、耙耱镇压

近些年秸秆还田越来越多,粉碎质量也参差不齐。玉米秸秤还田质量差、会造成土壤过暄、紧实度不够,小麦播种后易造成根系悬空,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出苗不齐,死苗较多等问题。为了较少出苗不齐、死苗现象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麦播后镇压,有利于小麦出苗整齐,在保嫡的同时、还能提高小麦的抗旱、抗寒能力。

播后镇压的好处:(1)播后镇压可以增强土壤与种子的结合度,提高播种质量,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出苗率;(2)镇压能明显改进整地质量差、坷垃较多、影响播种质量等问题;(3)镇压能踏实土壤,弥补嫡情不足,提高小麦抗早、抗寒能力。

播后镇压,是为了保证壮苗、提高小麦抗旱性。播后镇压也不是说播种后直接镇压,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墒情稍差的,播种后要马上镇压;墒情好的,播种后稍后镇压。墒情特别充足的,可在出苗前甚至出苗后镇压就行。镇压的时间选择在晴天中午前后,避免低温和大风天气对幼苗造成的伤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ngfangzixun.com/afhgx/410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