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好茬口
优质强筋小麦要求有良好的茬口。一般以油菜、*豆茬口为好。
2.确定土质
优质强筋小麦喜欢壤质偏黏的土壤。在褐土、沙姜黑土地块适宜种植。在风沙土和沙质土区域内,最好不要盲目发展优质强筋小麦。
施肥3.选用地块
选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土壤速效氮含量在80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在20毫克/千克,氧化钾含量在毫克/千克以上的田块进行种植。
4.施足底肥
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应该遵循的施肥原则是,稳氮固磷配钾增粗补微。一般,中高肥地块,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高肥地块,基肥与追肥比例为5∶5。每公顷施纯氮~千克,五氧化二磷75千克。具体说来,在推广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基础上,每米2应底施有机肥~千克、碳酸氢铵80千克或尿素30千克、过磷酸钙50~60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12~18千克、硫酸锌1~1.5千克。并实行分层施肥:氮肥钾肥锌肥掩底,磷肥撒垡头(磷肥与钾肥不能混施)。
麦穗5.选用优质强筋品种
从目前河南省中早茬高肥水地块应选用郑、西农、新麦19、济麦20,中肥水地块应选用藁、藁、藁,旱薄丘陵地块可选用小偃54;在晚茬地可选用豫麦34、郑。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6.精细播种
因播期偏晚、播量偏大时利于蛋白质积累,不利于产量形成。因此,为兼顾优质、高产,一般播期以适播期下限,播量以适播量上限为宜。具体说来,半冬性品种在10月10日左右播种,播量控制在7.5千克左右;半春性品种在10月18日前后播种,播量控制在10千克上下。在此基础上,足墒下种,力争做到一播全苗。
7.控制关键时期灌水
研究表明,冬前降水量多或土壤含水量较高会抑制小麦蛋白质的形成。因此,如果冬前土壤不是太旱,一般不浇越冬水。但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土壤含水量太低,也应适当浇越冬水,以保证麦苗安全越冬;浇过越冬水后,在返青期和起身期一般不再浇水;拔节期至孕穗期是小麦需肥水高峰期,对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此期应配合施肥浇水一次;生育后期小麦根系处于衰亡期,生命活动减弱,浇水容易导致根系窒息而早衰,既降低产量又影响品质,降低籽粒光泽度和角质率,增多“黑胚”现象。所以,在后期最好不浇麦*水。研究表明,一般在土壤持水量50%以上时,后期控水基本上不影响产量,而对确保强筋小麦的品质却十分重要。
浇水灌溉8.前氮后移
根据研究结果基追同施比只施基肥品质好,氮肥后移比前期施肥品质好。因此,要改过去在返青期或起身期追肥的非优举措;在拔节至孕穗期重施追肥。一般视肥力状况每米2施10~15千克尿素,并立即浇水。此期是小麦一生需肥水最多的时期,也是对肥水最敏感时期。此期施肥浇水,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同时还可促使第一节间增粗从而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此后,在扬花期叶面喷施氮素,以满足后期蛋白质合成的需要。
施肥9.搞好化学调控
对于植株较高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应注意在拔节期(3月上中旬)喷施壮丰安,以便缩短节间,降低重心,壮秆促穗防倒伏。扬花后5~10天,叶面喷施BN丰优素和磷酸二氢钾,或者在开花期和灌浆期两次叶面喷洒尿素溶液,每次每公顷用15千克尿素加水千克,以改善籽粒商品外观,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10.坚持去杂保纯
杂麦的混入会明显降低强筋小麦的加工品质,所以不论作种子还是作商品粮都一定要把好田间去杂关,确保种子的纯度达到一级种子水平(99%)以上,商品粮的纯度达到95%以上,要做到这一点,以乡镇或以县为单位进行规模化种植,建立种子和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长势喜人11.及时防治病虫
拔节前(2月下旬3月初)据田间发病状况,及时喷洒禾果利或粉锈宁或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4月中下旬用粉锈宁防治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用氧化乐果或吡啉虫防治蚜虫;扬花期(4月下旬)用多菌灵防治赤霉病;灌浆期用烯唑醇或多菌灵防治黑胚病。
12.适期收获
强筋小麦在穗子或穗下节*熟期即可收割。收割过晚,会因断头落粒造成产量损失,对粒重粒色及内在品质也有不良影响。收割方法以带秆成捆收割、晾晒一两天后脱粒最好。但这样费时费工费力,因此这种方法已不大采用,多在蜡熟末期用联合收割机进行及时收获。收获后注意分品种单收、单打、单入仓。
小麦大丰收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告一段落了,喜欢觉得有用的朋友多多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