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古风二首/悯农二首》
农民伯伯一年四季当中,最期待的便是秋季的丰收季。随着科技的发展,收割水稻大麦已经不再需要人工,完全可以用收割机替代,特别是在平原地区。但是最近国内又有专家对此事语出惊人,竟然呼吁不要使用收割机,究其原因竟然是污染环境。
相信提出这个观点的专家大家并不陌生,他叫做王福重,一个地地道道农村家庭出身的经济学家。不过虽然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很高,但是在百姓中的口碑并不好,因为他经常语出惊人,一会说农民应该放弃土地,这样国家才可以富强,一会又说农村烧柴火会污染环境,现在又提出不要使用收割机。
不得不说王福重的观点总是让人刷新认知,也实实在在的伤了老百姓的心。不知道老百姓怎么得罪他了,他总是喜欢在农民问题上提出一些与大众背道而驰的观点。
02
我们就事论事的来说,王福重的观点几乎是没有任何科学道理的,要论环境污染,我相信汽车尾气排放都比收割机带来的污染严重得多。而且收割小麦并没有王福重所说的那么简单,他只是坐在办公室,单站在环境污染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却忽略了小麦收割实际要考虑的问题,他的建议基本上没有任何可行性。
小麦一般是七月左右成熟,这个季节老天爷翻脸很快,早上出门还是晴空万里,还没到中午就瓢泼大雨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对于农民伯伯来说,瞅准天气就必须尽快全部收割了,在没有机械之前,大家都是天还没亮就到田地里,到了中午晒到不行了才会休息。
在平原大面积种植地区,要人工收割,不仅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而且效率极低。收割机一两天能干完的活,可能农民自己收割要花上半个小时。就算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也是收割机更加有经济效率一点。
03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王福重的建议都是行不通的,甚至是可笑的。按照常理来说,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应该是有这个常识的,但是王福重却提出了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观点。与其在这些问题上较真,还不如改善收割机本身的尾气排放,而不是欺负老老实实的农民。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对于部分专家的建议,我们应该正确审视,因为这些学者当中也不乏办公室里搞学问的“专家”,他们的知识仅限于书面,如果按照他们的建议盲目执行,最后只会苦了下面的老百姓。
04往期精彩文章
他是开国中将,被刘伯承称为猛将,却被妻子的一纸诉状降为大校
刘亚楼战场缺席10年,为何还能当开国上将?看看他的贡献就明白了
许世友入住五星级总统套房,提出一个要求,服务员犯难了
抗美援朝时,为何不请刘伯承和徐向前挂帅?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王近山职位太低,葬礼只能照*级干部办,二野老*委亲自出马解决
05参考资料
《古风二首/悯农二首》、《观刈麦》、百科资料等
题/农民出身的专家王福重:呼吁农民不要用收割机割麦,会污染环境
文/鲸鱼
配图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
盗用警告/本账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做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