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至,农事忙。眼下,我国各小麦产区陆续迎来收获季节,“三夏”生产在全国逐步展开。
“三夏”生产实习是教学环节之一,6月6日上午,我校“三夏”劳动实践周在曹新庄试验农场开展,来自13个学院20个专业90个教学班的名大一学生参与本次“三夏”生产实习。
农场根据课题组科研生产需求,将参加生产实习的大一学生分组调配至各个课题组,让他们参与不同研究方向小麦科研的具体生产环节,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余名学生齐上阵,体验收麦、剪穗、采样的乐趣。烈日骄阳下,一幅幅耕读实践大课堂的场景鲜活生动。
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领悟专业知识、体味西农精神、涵养劳动情怀。亲身参与三夏劳动收获,辛苦流汗的同时有助于锻炼提升意志力。
?
关于小麦
?
小麦的收获
小麦收获的 时期是小麦的蜡熟末期,此时收获小麦千粒重和产量 。收获过早或过晚,均会导致产量降低。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小麦收获时间是什么时候,以及小麦收获的 时期如何确定。
小麦收割的标准
蜡熟末期的标准为植株茎秆全部变*,叶片枯*,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内部呈蜡质状,含水率30%左右,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用力能被手指甲切断。据调查,小麦晚熟期收获的比蜡熟末期收获的千粒重一般降低2.4克,每亩减产小麦13~15公斤。
小麦的起源
从广义上讲,麦是麦类的总称,有大麦、小麦、荞麦、燕麦等,其中以小麦种植面积最多,食用最广泛,故人们称麦,多数指的是小麦。
按照传统的说法,小麦起源西亚。先由野生一粒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天然传粉,进化成二粒小麦;二粒小麦又与粗山羊草“通婚”,才得到穗大、籽粒多的普通小麦。在西亚和西南亚一带,至今还广泛分布有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及与普通小麦亲缘关系较近的粗山羊草。叙利亚西南部、以色列西北部和黎巴嫩东南部则是野生二粒小麦的分布中心和栽培二粒小麦的起源中心。
按照考古学家在中亚许多地方发掘的小麦遗存推论,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判定农作物的起源栽培史,一方面靠历史文献记载,另一方面靠所发掘的古文物资料和与这种作物亲缘关系密切的野生种的分布情况等。从考古学和实际情况看,中国也可能是小麦的发源地之一,只不过较之西亚稍晚而已。
小麦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针对我国不同生态区小麦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特点,按照“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害。
1、开展农业防治
农业防控是控制或延缓病虫发生危害的重要措施。推行精细整地、适墒适期适量播种,以及播后镇压和及时灌溉等农艺措施,保证麦苗健身种植,力争一播全苗、匀苗、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
2、注重理化诱控
小麦生育期长,经历秋冬春夏四季,害虫种类多,针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区域,要注重理化诱控措施的应用。在地下害虫成虫期,在用好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合适的灯诱、性诱、食诱等产品,在成虫集中区域,成虫交配等关键期,根据害虫习性,开展理化诱杀。
林学院新媒体工作部
图文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百度王宇星
本期编辑:王宇星裴子欣
本期审核:林莆昂裴子欣
责任编辑:郝思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