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爆料:凡是通过加小编 蒜农杨生环称,收大蒜时要雇工人剜蒜,“得六七百块钱一亩”,种蒜时也没法使用农用机械。多位蒜农表示,年金乡每亩蒜地平均产蒜薹四五百斤,每斤接近2元;平均产干蒜0多斤,每斤 元。扣除成本,蒜农去年每亩地可以赚到四五千元。
然而,今年蒜薹的地头收购价,仅仅在最初的5天徘徊在0.8~1.2元的较高位置,此后便一路下跌至0.2元左右。在胡集镇董庄村,一些蒜农购买了以前从未用过的打叶机,准备直接削掉蒜薹,哪怕这样会伤了大蒜的叶子。蒜农们认为,既然蒜薹赔钱已成定局,不如及时止损,寄希望于十几天后成熟的大蒜能卖个好价钱。
供需失衡,蒜薹增产不增收
为了保证质量,拔下的蒜薹必须在当天存入冷库。5月7日下午,记者看到,装满蒜薹的农用三轮在胡集镇的多家冷库前排起了长队。蒜农在冷库的台秤前挤来挤去,希望尽早将自己的蒜薹过秤卖出。
一名从安徽合肥赶来的批发商说,他 次来金乡收蒜薹,因为今年蒜薹产量过多,比其他蔬菜便宜。他准备租用冷库的部分空间,等到春节蒜薹价格涨高时,再择机往外出售。
据了解,一般每个产区的蒜薹只有3~5天的采收时间,但经过冷库保鲜后,蒜薹的贮存期可以达到8~10个月。
不过,冷库老板高东华认为,虽然金乡今年的蒜薹品质不错,但冷库的收购价不会太高,“一看产量这么大,没有收的价值了”。而且,天气变化以及其他蔬菜的竞争,会导致每年蒜薹的出库价格波动极大,冷库也不愿冒险多收蒜薹。
多位大蒜批发商告诉记者,今年蒜薹价格暴跌的原因主要是供需关系失衡。尽管主要大蒜产地金乡的增幅有限,但在河南、河北的部分县市,当地农民种蒜积极性空前高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年度大蒜播种面积保守预计约增长10%,将达到万亩。
受极寒天气影响,年山东、河南等大蒜主产区减产严重。商贩惜售、游资涌入等因素也助涨了蒜价,使大蒜全年批发均价上升至每斤5.5元。因此,去年金乡每斤大蒜的地头收购价也得以维持在每斤4元多的高位,这让蒜农们尝到了甜头。
高河街道皮庄村的一位蒜农坦言,因为看好去年大蒜的行情,他今年直接将蒜地从三亩扩种到六亩半。而受高蒜价的诱惑,许多金乡蒜农还会选择去外省包地种蒜。“马庙镇的3个青年在河北邢台包了0亩蒜地,铁定赔了。”蒜农王四恩说。
避免盲目扩种,需要信息引导
另一方面,今年适宜的天气,更是增加了蒜薹的产量。“这段时间温度上升,雨水又给上了,晴天还多。”金乡县大蒜产业信息协会会长袁北斗说。多位蒜农表示,他们今年每亩地能多收三四百斤蒜薹,质量也不错。
上升的温度,甚至使某些地区的两茬蒜薹同时成熟。据媒体报道,今年春天一些蒜薹产地的气温相对较低,但是“五一”前气温突然升高,导致早熟蒜和晚熟蒜出蒜薹的时间重叠在一起,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供给。
袁北斗还表示,往年河南蒜薹主要面向市场销售,入冷库的比例较低。今年河南蒜薹产量大幅增加,当地的冷库就没有能力消化了。此外,今年各类蔬菜价格普遍偏低,也无形中拉低了蒜薹的收购价格。
与此同时,很少有企业愿意收购蒜薹用于深加工,这意味着蒜薹的集中供应很难在需求端缓解。据袁北斗介绍,当地有企业把蒜薹加工成规格长度,用于对韩国、日本等国的外贸出口,但加工标准较为苛刻。酱菜企业对蒜薹的需求量也很小。因为蒜薹对于物流保鲜条件有较高要求,当地一些电商企业也不敢将其放在网上售卖。
在袁北斗看来,将蒜薹和大蒜的价格稳定在合理的区间内,对蒜农和企业都有好处。这就需要行业协会带动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做好种植信息的引导和宣传。
“信息发布肯定是有意义的,但首先要保证信息的权威性、中立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盛威说。实际上,年初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的《大蒜年市场形势及年市场预测》,已经预测到年大蒜产量将明显增加,并建议蒜农需提早防范风险,将蒜苗或蒜*出售。
王盛威还表示,如果在种植前做意向调查,也可以科学地预估蒜价走势,为蒜农提示风险。但这些信息可能会影响部分种蒜大户,种植几亩地的小农户未必会听从建议。“从价格走势规律来看,一个大年一个小年是特别正常的”。
经历了低迷的蒜薹价格后,对于即将上市的新蒜,蒜农们既期待又担心。目前,金乡刚刚上市的鲜蒜价格为每斤1.2~1.5元,干蒜价格为每斤3~3.5元,前者仅略高于干蒜每斤2元的种植成本。或许需要再过些时日,蒜农们才能知道去年种蒜的选择是否正确。
赞是一种鼓励分享是 的支持
广告投放:-